更新时间:2021-07-30 作者:管理员
7月13日,大河健康报第1307期A10版报道了一篇题为《微创手术器械知多少》的文章,现全文转载如下:
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医疗圈“热词”频频出圈。“微创”就是其中之一,其不仅备受关注,也在逐渐打破人们对传统治疗模式的认知。
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是每个需要手术的病人的梦想,同时这也是微创手术的发展趋势。而这一切离不开医学技术与医疗器械的有效结合和大胆创新。
微创手术出现于上世纪80年代,由德国医生Erich Muhe创立。而配合完成微创手术的医疗器械不断发展,促成了微创手术的快速普及和发展。
这些医疗器械在用于微创手术之前是传统意义上的腔镜,当这些腔镜用于微创手术后,便产生了微创手术器械,由传统腔镜逐渐演变出电视腔镜、3D腔镜、以至于手术机器人的发展过程。
一、早期的传统腔镜
1901年,圣彼得堡的一位妇科医生将窥视器通过孕妇腹前壁上的切口插入到腹腔内,用头镜将光纤反射进入腹腔内从而能够直观地观察腹腔内脏器。
同年,德国医师Kelling首次过滤的空气在狗身上制造气腹并插入腹腔镜进行腹腔内检查。这一时期为腔镜的萌芽时期,此时的腔镜仅用于协助医师进行检查,并未大范围普及。
1933年,外科医师Fervers首次在腹腔镜下进行了肠粘连松懈手术,在此后直至20世纪80年代,腹腔镜手术很少开展。
随着冷光源、玻璃光导纤维及气腹机的问世,1985年德国医师Erich Muhe在腹腔镜下成功地在人身上实施了胆囊切除术,并创立了腔镜手术技术,这成为了微创手术的真正开始。
尽管最初,腔镜手术饱受质疑,但这些技术的强大优势逐渐显现出来,得到医学界的接受。
二、电视腔镜
假如你看到手术台上一帮人围着电视在做手术,那就是腔镜手术了。之所以叫腔镜,是因为要把一个镜头放在患者的腹腔或者胸腔,放在腹腔叫腹腔镜,放在胸腔叫胸腔镜。
20世纪90年代是电视腔镜技术临床应用的初级阶段。随着光学技术、电子工业的发展,1986年微型摄像机开始融入医学界,摄像机和腔镜的链接给内镜外科带来了盎然省级,使腔镜技术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产生了质的飞越。
电视腔镜将图像传到监视器上,视野更加地开阔,图像更加清晰,更重要的是术者和助手均可同时观察病变。
当然,医生们并不是真的在看电视。首先,他们要打几个孔,当然,现在已经发展成单孔了。然后通过这个孔把镜头放进去,通过电视看到手术视野,再通过操作孔用腔镜的器械完成手术操作。
三、3D腔镜
2D腔镜与开放手术相比降低了手术给患者带来的的创伤,但牺牲了术者在手术中的三位立体感,影响了医生对空间的定位以及准确度的判断,不利于手术过程中的精准解剖。
20世纪90年代,3D腔镜诞生,通过一系列摄像系统采集不同视角的图像,医生佩戴3D眼镜后即可实现术野的三位立体显示。
3D抢镜技术提供了三位立体手术的视野和最精确的空间定位,给腔镜医师带来明显的纵深感,让年轻医师的学习曲线变短,尤其是缝合打结更加容易,不但能够完成更多精密的微创手术,还能使患者更快恢复,手术质量更高,并发症更少。
3D腔镜纵然有很多便利,但是也存在诸多缺陷。比如,3D腔镜在立体放大、缩小时,医生容易出现眩晕、视觉疲劳等方面的缺陷,故3D腔镜目前未广泛应用于临床。
四、手术机器人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微创手术的空间再次提供了延展。手术机器人的出现标志着微创手术器械得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1992年,Integrated Surgical Systems公司推出第1个被FDA通过的手术机器人——ROBODOC。它可以完成全髋骨替换、髋骨置换及修复和膝关节置换等手术。髋关节置换过程中,尤其对股骨的调整精确度达到96%,而医师的手工精确度只有75%,ROBODOC成为历史上第1个真正的医疗机器人。
1999年,达芬奇手术机器人问世。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使临床医师的手术能力在众多方面都得到长足提高,将精准外开手术推向新的高度,是目前应用最广泛、技术最成功的的手术机器人。
微创是外科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化程度更高、安全性更好的微创手术器械投入到临床,给患者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治疗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