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Q:3088619224
电话:0371-68998888 0371-68998886
邮箱:zzzyylqixiecheng@163.com
地址:郑州市紫荆山路二里岗南街西北角正商蓝海广场2号楼22楼
资讯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资讯动态 >

解读近三年养老政策,从服务要求转向产业扶持,哪些方向将成为养老产业新的增长极?

更新时间:2017-10-16  作者:中原医疗器械城


    谈到养老产业,几乎所有的行业观察者都会提到老龄化社会这一趋势,诚然,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是当下养老需求不断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动脉网首先想在这里分享另一个有趣的观点——高储蓄率为养老产业发展提供了保障。

根据华融证券的研究表明,老龄化带来的换挡机会,暂缓了就业压力,同时中国老年人高储蓄性也为消费服务升级提供了资金,生活服务性消费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为“消费结构升级”贡献力量。

截止到2016年10月份,中国的居民存款余额已经达到了59.59万亿元之多,2016世界储蓄排行出炉后,数据显示中国居民储蓄率全世界排名第三。也就是说,就这个意义而言,养老服务可以算得上是一种“消费升级”。

我国居民高储蓄率原因分析(来源:华融证券)

按照我国目前的养老服务现状,重资产养老中,社会福利院、养老院、老年公寓、敬老院等各类养老机构4万多个,床位390多万张,根据民政部的数据统计,4万多家养老机构中,公立养老机构占72%,具有绝对的优势。

按照国外养老市场发展情况来看,养老机构市场呈橄榄型,高端占比10%,中端市场占比80%,低端市场占比为10%左右。按照这个结构的话,目前我国养老市场还远未发展,未来发展方向是民营养老院等机构占比为80%,公立机构占比20%,民营机构发展空间巨大。

从公立机构以服务为主转向民营资本参与创造产业规模,养老的风向正在逐渐转变。2015年以来,养老政策频出,养老在产业结构中的战略地位在短短两年间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

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作为我国未来15年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要,其中特别强调发展推进老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将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激励下,养老正在成为未来健康医疗产业发展新的增长极。

动脉网针对近年来养老产业涉及到的相关政策进行了梳理,并通过分析总结,以期将目前的政策概况较为清晰地呈现,为读者提供借鉴。

2015年-2017年养老相关政策分析

(*根据盘点范围,关于PPP养老、养老地产等重资产政策不在此列,表格较长[共40条],后文附有详细分析)

政策汇总

时间线:2015-2017,从转向市场到逐个击破

各年份出台政策数量

观察近几年出台的养老政策,可以发现一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政策本身在转型,过去的政策导向更多的是社会政策,直接服务老人,从2015开始,政策开始转向扶持产业、扶持市场转型。如长期护理险试点、医养结合、金融介入等等,都是在扶持市场。养老服务业的质量问题,全面放开养老服务业市场、一二三产业融合、促进新农村相关融合发展的意见等等,都提升到国家层面。

而2016年是我国养老服务业政策出台最多、最丰富的一年,据动脉网的不完全统计,中央政策层面出台19项,远超2015年及2017年的数量,政策设计比较密集,且市场作用日益凸显。

此外,2016年,习总书记直接批示和讲话中包含有关养老的内容的次数达到4次,是最多的一年。这些政策影响了2016年、2017年,甚至是2018年的资本动向、产业走向和未来供给侧改革的方向。

在文章中列出的政策之外,各省市也以国家出台的各项养老产业相关政策的要求为基础,根据本地养老的实际需求、市场特点等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实施文件。

如2017年2月国务院等十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放管服改革的通知》后,湖南省发改委、民政厅等13部门在8月随即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放管服改革的实施意见》,从简放政权、强化监督等方面破除养老服务业瓶颈。此外,9月份,杭州市民政局等11部门也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全市养老服务业放管服改革工作的通知》。

从中央落实到各省各市,从这个角度观察,2017年是养老政策的集中落地年。且2017 年,随着互联网在老年人生活领域的渗透和发展,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和支出结构将发生新的变化,智慧养老、旅居养老等养老领域的新方式出现在大众眼前。

发文部门:国务院主导、涉及发文部门逐渐增多

从近三年的政策来看,其效应是综合性的,从单个部门到组合发力,这是前几年的养老政策中较少出现的现象,在上述40条政策中,涉及到多部委联合发文的达15条,养老不仅涉及到民政一个部门,还有财政、税收、发改、银行、卫计、人社、住建、教育、商务等等。

联合发文涉及部门数统计

出现次数排名前5的发文部门统计

(*涉及联合发文,部门有多次出现情况)

其中《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与《关于开展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的通知》此类在某一领域从宏观到定点推动、多个环节发力的也可以叫政策的“套餐”。

除了在数量上的最多联合发文达到13个相关部委单位。最典型的宏观规划纲要出台,如《健康中国2030纲要》、《商务部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三五社会服务兜底工程实施方案》等也涉及到商务部、发改委等除卫计委、国务院等直接管理部门的宏观规划目标制定,在这些宏观规划中,养老都在核心发展目标之列。

政策制定不仅涉及单一产业,更多的是部门合作、区域合作,涉及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全面发展,有的甚至涉及到文化事业的发展。2016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的意见》之中就涵盖了旅游、文化、养老等多个领域的内容。

政策涉及细分领域

在本次盘点中,除政策涉及最多的宏观规划类外,其余养老细分领域共四个,均是偏轻资产类型,重资投建或建设周期长的养老地产、机构养老、PPP项目不包含在此之列。

养老政策领域分类统计

如果说2011-2014年我国养老政策处于初步具备总纲式政策阶段,政策导向以合理布局市场,激发企业活力为主,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成为主线。那么,2015年至今的导向则是养老进入细分领域车道且正式落地的阶段。但由于国内养老产业的盈利模式尚在摸索之中,重资产养老准入门槛高,类似建立养老院、养老地产等项目的资金要求是许多中小企业无法企及的。

在上述涉及轻资产养老的政策中,主要涉及4个细分领域: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养老金融、医养结合以及智慧养老。从数量上来看,涉及养老金融的政策最多,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相对而言较少出台直接的指导文件。

但实际上,就笔者的观察,部分宏观规划或涉及到医养结合及康复护理,甚至包括长期护理险在内的政策,多是提倡居家及社区此类小规模、轻量化的养老场景,如《“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就着重强调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商务部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也提到养老服务将从深度便利化、行业融合、大众化社区综合服务等五方面着重发力;《关于印发“十三五”社会服务兜底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将大部分的城市社区建立符合标准的日间照料机构作为“十三五”社会服务兜底工程的目标之一。因此,从这一维度来看,居家/社区养老方式是目前出现最多的一个细分领域。

各年份政策趋势解读

2015年

重要政策:《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

关键词:民营资本准入、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

核心解读:养老服务投融资机制创新、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拓宽养老服务业投融资的渠道,满足养老机构信贷的需求,体现了国家对民营资本参与养老事业的支持。

过去传统的事业单位都不能贷款,民办非企业单位如:民办养老院、残疾人服务机构等基于服务的组织均被划分到非政府组织(NGO)范围内,轻资产养老发展同样存在较大难度很大,社会资本要发展,民营资本准入的放开势在必行。

此外,由于床位的紧缺,医疗护理问题仍任重道远,甚至有的老年人为满足自身医疗需求而在医院“压床养老”,占用医疗资源而形成负担。201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要求全面部署进一步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到2020年符合国情的医养结合体制与政策法律基本建立,医养结合服务网络基本形成。

这一政策直接而明确的强调了“医养结合”模式的重要性,同时也预示着下一步将出台相关法律细则与具体实施制度。实际上,包括社区养老、居家护理、智慧养老在内的许多领域都已经实现医养结合。

2016年

重要政策:《民政的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关键词:保基本、建制度

核心解读:2016年,国家和各省市都高度重视养老工作,国家层面出台的宏观规划基本都在这一年,其原因在于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因此规划性文件首先提出下一个五年各项工作的发展目标。

此外,各省市还相继发布了政策的落实细则,不断完善我国养老产业的投资环境和产业扶持政策,以适应老年人群体持续增长的养老需求。国务院办公厅和中央政府相关部委将重点转向养老服务业,相继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做好医养结合服务机构许可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这些相关部委的文件和联合发文构成了养老服务业中最直接的,带有指导和趋势性的政策。

这一年,政策涉及层面包括但不限于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医养结合政策、服务机构的许可、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老年消费市场、民营资本介入养老服务业、中央财政支持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整合改造闲置社会资源发展养老服务、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养老服务业放管服等。

19项政策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到直接养老服务政策及相关产业政策,构成中国养老顶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的政策是综合性的,不仅形成“组合拳”,其深度和广度也是之前出台的政策所不具备的。因此,2016年也是养老政策集中爆发和组合发力的一年,这是一个显着的变化。

2017年至今

重要政策:《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放管服改革的通知》、《“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

关键词: “放管服”、智慧养老

核心解读:“放管服”是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要求养老服务业加大“放”的力度,强化“管”的能力,提高“服”的水平。根据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唐钧的观点,为了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的发展,要将以往“门槛式管理”和后来的“问责式管理”转变为“过程式管理”。放管服的改革,是把管理的重心转移到养老服务运营的过程管理上来。

而国家对于智慧养老的规划,完全是搭上大数据和信息化的快车,以期实现高效高质的养老管理。要求到2020年基本形成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健康养老产业体系。此举有利于推动健康管理、居家养老等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基本普及,显着提升智慧健康养老服务质量效率。同时,制定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和服务标准,有利于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战略方向: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在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6次讲到养老。养老床位整体不足和现有床位大量闲置,是严重的供给侧结构性失衡,故养老领域的供给侧改革将是2017年养老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养老政策凸显三大共性

纵观近三年的养老政策,我们会发现,虽然政策在变,但在其导向及背后仍然有着许多共通的属性:

推动养老服务业准入门槛降低

为了改变我国公立养老机构占据主要市场的现状,包括民营资本准入、审批制度简化等降低养老门槛的政策不断出现。在动脉网整理的40条与养老相关政策的各个层面,有14条涉及了提出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降低准入门槛、简化审批流程等利于直接或间接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养老产业的政策。

其中,2015年由民政部、发改委、教育部等十部委颁布的《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就明确提出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服务、养老产业发展的具体举措。这是一条最直接的促进民营资本准入的政策。为了平衡公立机构在养老中“一家独大”的现状,包括鼓励民间资本参与、PPP合作模式参与等投资方式正在逐步推进。

强化市场属性

如果把老龄产业作为一个服务业,更多的需要市场杠杆的作用。2.3亿老人各种各样的衣食住行的需求,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需求市场。此前,政府在养老中,扮演的更多是是计划的角色,甚至是提供养老服务的主角,超过90%的养老机构为公立机构,政府每年提供的补贴,财政的作用巨大,但是随着消费结构的日益升级,包括开头提到的居民储蓄率的提高,仅靠公共服务显然无法满足巨大的养老需求。

全靠政府的调节,将倒退回计划经济的思维。因此,在当前的情况下,政府需要做的是更多的发挥市场的优势,其主要导向是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基本医疗、基本照护,并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在养老体系中,发挥市场的作用,不光是依靠政府补贴,而要将养老作为一种服务、一种消费。政府在转型,养老的风向也将改变,因此,现在政策强调的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实际上是转变到了幕后,更多的是发挥监管市场、培育和扶持市场、引导市场的作用。

养老服务业成为主流

随着医疗服务改革政策的逐步实施,养老服务企业成为养老领域的潜力股,养老产业受迫切需求和政策鼓励双向驱动,将迎来发展机会。

此前,民政部培训中心、民政政策理论研究所所长/教授成海军曾发表过这样的观点,以前“十二五”的政策都投向了机构,在机构更多的是补建设,就是补砖头、补床头、补人头。因为制定机构政策是立竿见影的,能看得见的。

“十三五”到来后,居家养老服务和培育居家养老服务市场和产业趋势开始变暖、升温,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国情影响,中国最大多数的老年人还是在居家养老。而实际上,主流国家的养老方式大多也都是居家养老。因此,就目前的政策主线来看,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具体实施居家养老、医养结合的服务成为了主流。

养老领域三大产业瓶颈

三大瓶颈

资本进入障碍

民间有大量资本希望进入养老行业,但很多有意者仍望而却步。其根本原因包括两部分:一是我国目前还没有类似于医疗保险的全民养老保险制度。二是我国各级各地政府短期内很难像欧、日那样从设立伊始即对民办养老机构进行大幅资金扶持,民办养老机构从拿地、开业到日常运营都将面临不少困难。

此外,国家民政部养老服务业专家委员会委员、养老行业专家乌丹星提出,投资的进入和退出机制不清楚,导致企业犹豫、观望。在审核机制上,投入的资金受到政策和机制的制约,如果金融市场不开放,资本也不会愿意进入。

缺乏成熟的盈利模式

盈利模式问题是长期困扰养老企业的一大因素,前期投入大、回收慢是养老投资的突出特点。因此,市场上做养老健康的企业多在亏损,缺乏成熟的盈利模式。包括申办养老机构或提供养老服务的企业,审批流程相对复杂,需要提供可行性报告研究、固定场所、资金来源、环评等证明材料,同时涉及国家和地方的民政、工商、税务等部门。

专业人才缺乏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和服务的升级,粗放式医疗护理已经不适合当下我国养老服务的发展,在许多养老领域的创业者眼中,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是首要的任务,此前,有养老领域的创业者曾对记者表示:“涉及到人对人的服务,容易出现不可控的,重要的还是专业和标准化流程的建立。”

而我国养老人才正面临“学历和素质较低”、“正规化水平较低”、“薪酬待遇较低”、“社会地位较低”的所谓四低现状,护理人员总量与老龄社会需求量相差甚大,缺口至少数百万人,农村和基层护理人员短缺更为严重。

政策是否能够解决问题?

公共政策的有效性往往并不取决于决策者的良好意愿。现实表明,社会对养老政策的敏感性没有预期得高,政策性利好在成熟服务体系尚未建立时没有得到有效回应。

对于许多咨询政策的创业者而言,他们想看到的不仅仅是趋势,更多的还是直接的指导和举措,或者涉及行业标准化的具体条款,包括规范措施的实施。政策在体现导向、体现政府决心的同时,主要的还是承担解决问题的作用,那么,目前的养老政策是否能够完全解决其存在的瓶颈,答案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乐观。

①针对资本进入障碍问题

2016年10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要求降低准入门槛,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三天后,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扩大国内消费的政策措施,要求消除制约养老、教育、体育等消费的体制机制障碍。

目前,针对养老门槛降低,鼓励民营资本进入,简化审批流程等方向的政策出台较为频繁,主要是为了激发市场活力,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促进养老市场繁荣。

同时,PPP项目在近年的集中发展,也为养老领域资金进入方式的多元化添了一份力。因此,也有这样一种观点:近年来,养老市场迎来了“春天”。

②针对盈利模式问题

中国还没有形成一个具有规模的养老服务市场。一种市场的形成,先有需求才会产生供给,需求和供给在价格机制的作用下,在趋向均衡的过程中实现市场的资源配置。而养老服务作为以“服务”为产品的市场,显然还处在发育过程中。

一方面,潜在买方的支付能力有限,另一方面不得不买的刚性服务又缺乏供给,而仅有的供给又超出了一般人的支付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一般性刺激供给的政策往往难以奏效。

中国现阶段,老年人及其子女真正关心的养老服务是护理、照料性服务,而且需求刚性较强,因此现阶段的政策更多地朝向居家养老和护理等方面,在突出供给引导的同时,注重增强老年人的购买力。

③针对人才问题

笔者注意到,相关部委近期发布的多个文件里几乎没有涉及扶持民办养老服务人才培训、教育事业的。这显然是政策缺失。而没有大量的养老人才的正规化培训、教育,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四低现状”,而养老事业也很难有大的发展。在此问题上,政府的力量毕竟有限,必须依靠社会。长期以来,民间虽有大量培养养老人才方面的能人,却苦于没有好的平台最终另择他业。

目前,各级各地政府虽已意识到扶持民办养老服务的重要性,但尚未对民办养老人才培养、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引起足够重视。这是一个缺失,却也是一个机会,只是目前没有成熟的体系出现,今后可以借鉴养老服务购买机制,尝试购买民办养老人才培训、教育的服务。

可能的细分领域投资机会分析

物理学上有一个定律叫做帕斯卡定律,原指物理的压强公式,压强=压力/面积单位,也就是说在小切口上施以最达的压力、最大的资源、最大的投入就能得到最大的压强。当压强达到临界状态的时候就会产生爆破,叫做临界爆破点。爱奇艺总监龚宇把这一理论叫做“爆款帕斯卡定律”,并做出阐释——所有的爆款都诞生在从未被关注到的创新领域。

在越小的垂直门类,给予越大的资源和压力,才能产生更大的压强,达到一个临界点,便产生爆破。这一点,也普遍适用于养老或任何一个产业下的细分领域。换言之,做养老也不能过于“全面发展”。

纵观2015至今的养老政策,在一些新出现的领域和现有养老服务结构的调整中,将有可能成为下一阶段养老发展的“爆款”领域:

1智慧养老

随着国家一系列智慧养老的行动计划出台和试点计划集中落地,智慧养老的成果将成为线下养老产业提供辅助型服务必不可缺的工具。

行动计划指出,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硬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形成的智慧健康养老生态,能够实现个人、家庭、社区、机构与健康养老资源的有效对接和优化配置,推动健康养老服务智慧化升级,提升健康养老服务质量效率水平。

在《关于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进一步强调人工智能技术对养老的辅助作用后,发展便捷高效的智能健康和养老服务成为新型养老企业、特别是互联网养老企业的目标。

目前提出的智慧养老产品包括几个大类:

· 健康管理类可穿戴设备重点:健康手环、健康腕表、可穿戴监护设备。强调血压、血糖、血氧、心电等健康状态信息的连续监测和管理预警。

· 便携式健康监测设备重点:家庭、家庭医生、社区医疗机构的集成式、分立式智能健康监测应用工具包。强调家庭和移动场景中实时监测各项生理指标,进行远程健康管理。

· 自助式健康检测设备重点:用于社区机构、公共场所的自助式智能健康检测设备。强调便利基础健康状态检测实现随时、随地、自助,提升用户自我健康管理能力。

· 智能养老监护设备重点:家庭养老及机构养老中的智能轮椅、监护床等智能监测、康复、看护设备,及预防老年痴呆症患者走失的高精度室内外定位终端。强调提高用户自主养老、自主管理的能力,提升社会和家庭养老资源的使用效率。

· 家庭服务机器人重点:具家居作业、情感陪护、娱乐休闲、残障辅助、安防监控等功能的智能服务型机器人,强调以现代家庭生活娱乐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 健康养老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推进智慧健康养老应用系统集成,对接各级医疗机构及养老服务资源;发展健康养老数据管理和智能分析系统,实现健康养老大数据的智能判读、分析和处理。

随着养老服务质量的日渐提升,目前养老APP、可穿戴设备、以及针对日间照料机构的健康养老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智能养老监护设备、POCT设备等将构成智慧养老产品领域巨大的需求端。

2社区/居家养老

“中国人的家庭观念特别强,这样的文化传统和现实国情决定了,愿意在机构养老的还是少数,绝大多数要靠家庭养老与社区养老相结合。”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委员李江认为,解决“中国式养老”难题,必须有中国式解决方案。“4-2-1”结构的家庭逐渐增多,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受到了极大冲击,难以继续应对巨大的养老压力,老年人对社区养老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

2015年,国务院接连发文推进医疗与养老结合和消费结构升级,十三五规划着重在养老产业体系建设方面。医养结合的新业态,首次出现是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加了“医养结合的业态”。目前,医养结合的三种消费形式表现为:以养为主-持续照料模式;以养为主-健康疗养模式;以养为主-健康亲情社区模式。因此,医养结合实际与以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的养老模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动脉网统计的40条政策中,有6条直接针对居家/社区养老细分领域的政策,有6条间接针提出提倡以居家养老为主要养老模式的政策,老年人在家里养老的需求再加上政策助推,未来三年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和需求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此前动脉网在盘点医养结合产业现状时曾指出:社区托养的模式,即日间照料中心、长者照护之家等“家门口”的养老,可以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理疗、精神慰藉和紧急救助等基础服务,以及娱乐、教育、交友等附加服务。随着老年托养逐渐向市场化发展,出现了多种形式的模式探索——通过PPP的形式进行公私合营、政府投资出租、私人建设社区运营等。其中政府的运营补贴支持,或低价甚至免费提供场地,让运营方资产更“轻”。在对老年人需求的持续探索下,结合上门服务、老年互助、多种服务平台化运营等资源盘活的方式,社区托养逐渐告别从前“不赚钱”的定式思维。(详见《医养结合产业:2021年破万亿,这个“蓝海”亦“苦海”的机会在哪里?》)

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诊所等作为基层医疗机构,与就近的社区托养机构可形成天然的联合,开展如专家到社区、老年人绿色就诊通道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反之,基层医疗机构也开设社区托养点。如此合作,社区老年托养获得了专业医疗服务,同时也有利于整合、优化社区医疗机构资源,提升床位周转率。

同时,在长期护理险制度完善后,针对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护理型服务资源的需求将随即增加,小型化、连锁化、专业化服务机构、社区嵌入式小微机构或将成为今后养老的主流形式。现在可见的路径是:服务社区刚需老年群体,加之专业化的服务团队,通过品牌实施连锁化。

3养老金融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金融财政政策在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服务个人养老方面的作用十分明显,比如日本的介护保险(LTCI)、美国的商业护理保险和住房反按揭贷款等。我国在养老金融政策落实中或仍亟须相关法律和政策予以配套支持,后期相关政策落地,将促进养老金融进一步发展。

关于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在中国它的密度和深度和发达国家相比都有很大的差距,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这种差距有待于缩小,在缩小的过程当中,银行系的金融机构、保险机构、投资管理机构,全社会的金融机构,都会面临无数的商机。

但是这一领域目前尚处于缺乏监管的状态,电信诈骗等手段也往往将老年人作为主要目标,除了养老金管理和商业保险等涉及国家或险资的养老金融外,在发达国家的养老金融模式中,保护老人的金融安全问题的公司早已出现,如Ture Link等此类提供老年人金融安全解决办法的公司或许会对我国养老金融领域后来的创业者或将涉及此类业务的企业提供借鉴。

在动脉网的观察中,有接触到这样的创业者:想做养老,但是不知道怎么做,不知道从哪个入口进入,具体的行业规范是什么,本文的灵感即来源于。因此,在近几年的养老产业这块“大饼”画好后,接下来的重点即使从面向各个细分领域的规范措施出台,和对养老领域的标准制定,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可能出现的服务质量问题。

因此我们将持续关注养老这一刚需领域,并就新的增长点做出分析,也欢迎各位读者将有关养老领域的疑惑或看法与我们交流,闭门造车绝不可行,期待与各位读者的交流与探讨,为尚在完善及摸索中的养老领域提供可能的思路。

地址:郑州市紫荆山路二里岗南街西北角正商蓝海广场2号楼22楼     电话:0371-68998888 0371-68998886     Q Q:3088619224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02-2017 郑州中原医疗器械城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号:豫ICP备15003826号-1